(二)最小性原則。要精選信息量大、代表性強的指標作為關鍵指標,使其能夠衡量員工培訓效果各個指標的最小集合,從而避免指標重復。在進行具體指標體系設計時,要將評價目標依次分解為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這樣層層分解,最終形成一個樹狀的指標評價體系。同一層級的指標相互之間既不能交叉也不能重疊,否則評價結果會有所偏頗,影響到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和合理性。
(三)可操作性原則。所設立的指標應容易量化和獲取,借助可操作的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將員工培訓效果直接反映到數據中,以便發現再就業培訓存在的問題。具體包含著三層含義: 第一,指標能反映轉崗就業培訓的各項實際工作現狀,能夠進行實際水平量化,真正反映邢臺市就業結構的要求;第二,指標能為就業培訓機構理解和接受,保證對培訓評價工作正常開展;第三,指標評價是可行的,能夠在邢臺市結構調整的動態進程中順利進行評價的指標才有實際意義。
二、再就業培訓效果的質量評估指標體系的構成
根據邢臺市再就業培訓的目的,評估共分四大部分:師資力量、培訓內容、培訓過程、培訓檢測。
(一)師資力量的評估指標
職業培訓師基本素質包括職業道德素質、業務素質、職業能力素質三個部分。職業道德素質方面主要看是否工作認真敬業,能與學員形成友好關系;業務素質方面主要看是否具有培訓資格和上崗證,培訓師職稱結構所占比例是否適當,培訓師具體執業能力高低,教學靈活和適應性;職業能力素質方面主要看是否能適應不同培訓人員需要,能夠有效調動學員的參與興趣,得到學員的配合;
(二)培訓內容的評估指標
在確定課程內容時,培訓需求和培訓目標是主要的考慮因素,培訓教材應以培訓需求以及培訓對象的學歷、經驗、技能狀況為依據來確定,使其盡可能對學習者有意義。具體來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教材評估:1、培訓教材與再就業培訓目標的相符情況。2、培訓教材的理論聯系實際情況。即是否根據下崗失業人員的具體情況和勞動力市場的需求進行就業指導,有針對性地安排教學內容,并隨著社會需求發展及時進行更新。3、培訓教材的經濟實用性。培訓教材應既包括文字性的,也包括實習設備和實習商品等,保證學員上崗即能操作。4、培訓教材的系統性。對準備自謀職業者,培訓內容除了專業知識技能外,還應包括政策法規的學習,從一開始就引導他們合法經營。5、培訓教材形式的多樣性。如采用多媒體教材、影視教材等社會學員喜聞樂見的形式。
(三)培訓過程的評估指標
首先要評估時間安排、課程長度是否符合下崗職工的實際生活狀況,有沒有制定一個完整的符合教學規律的教學和實習計劃,整個教學過程是否按計劃進行,從而使學生通過合乎邏輯的步驟不斷取得學習上的進步。
其次,在培訓過程中,選擇、制訂與培訓內容、對象相適宜的培訓方式和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下崗職工的背景比較復雜,因此在培訓方式上要考慮是否體現靈活性、多樣性和實用性,培訓手段是否新穎,是否能吸引培訓人員積極參與等。
順暢的培訓過程離不開保障工作。需要對培訓前、培訓中的各項活動進行合理協調。培訓前的保障管理指標應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及時通知學員培訓班的時間、地點;印制培訓資料及相關表格;做好培訓學員報名注冊;培訓教室的布置;準備及檢查培訓過程使用的設備;培訓組織聯絡人安排。培訓中的保障指標則應包括:教學場所滿足培訓需要的程度;教學設施滿足培訓需要的程度;學員食宿等生活
條件。
(四)培訓檢測的評估,即培訓結束時有沒有對參加培訓者進行知識與技能掌握程度的考核,合格者發給證書,不合格者限期補考。其中識方面主要考核:對培訓內容的理解和記憶程度;對工作程流程、要求、要點、注意事項及規章制度的理解和記憶程度。主要測評受訓學員通過培訓后對知識學到的程度,包括原理、知識、技能等的掌握程度。技能方面的考核內容應包括:能夠運用培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數量;處理突發事件應變的速度;專業技術人員排除生產運行及設備故障的能力;有效溝通的能力;書寫專業計劃書的技能等。
除此以外,要做好評估培訓機構對下崗職工推薦就業情況的統計。定期追蹤培訓后的再就業率,對受培訓者再就業的就業水平和技術水平進行追蹤,調研其與培訓內容相關度,總結培訓內容與現實的適應性和對接程度等。在評估時還要利用下撥經費建立培訓與再就業掛鉤的激勵機制, 保障培訓機構用足用好專項經費,提高學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培訓效果,有效激勵培訓機構主做好各項培訓工作,提高培訓效率。
三、再就業培訓效果的質量評估指標體系的進一步評定再就業培訓效果評估指標的建立,對規范再就業培訓工作、提高培訓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由于邢臺市經濟結構調整所具有的特殊性,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設計一套屬于本地區的具體特色的再就業培訓效果評估指標體系。
(一)在培訓效果評估的實踐中,合理確定評估項目的考查指標維度。廣泛征詢各方面意見,確定擇有效的層面、合理的評估指標。具體過程中要本著實用、效益的原則,根據再就業培訓項目的種類、評估的目標以及組織的要求,構建具有邢臺地區自身特色的評估指標體系。同時,對制定好的指標進行試點調研,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進而修訂指標體系,提高評估指標的質量和有效性。
(二)根據培訓項目和培訓對象的不同,合理確定各級評估指標相應的權重,確保培訓效果評估有效度。例如,對于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所必需的師資、教學場地以及教學設備賦予更高的權重值,培訓內容上也向按照勞動力市場需求設置再就業培訓的課程傾斜,以確保再就業培訓機構的規范合理,提高再就業培訓質量。
參考文獻 :
[1]黃紹寬.失業者群體特征及經濟支持網絡分析.中山大學學報,2009(2).
[2] 季賢 . 企業培訓項目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 宏觀經濟管理 ,2009(6).
[3] 黃日強 . 再就業培訓與人力資源開發 . 南方人口 ,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