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兼顧雙方利益,拓展學生雙贏理念
雙贏即雙方在談判過程中注重雙方利益,在看到自己利益的同時也讓對方有所斬獲,甚至有所滿足。贏就是預期目標的實現程度,它既意味著近期財務目標、遠期商務目標的實現程度,更意味著商務系的開拓、維系、發展和深化。我國政府倡導的“互相了解、互相信任、互惠互利、長期合作”的對外經濟合作原則,準確地體現了當代國際經濟合作大趨勢的本質。
[2] 談判不是“合作”與“沖突”的單一選擇,而是“合作”與 “沖突”的矛盾統一。通過談判達成的協議應該對雙方都有利,各方的基本利益從中得到保障,這是談判合作性的一面;雙方積極地維護自身利益,希望在談判中獲得盡可能多的利益,這是談判沖突性的一面。談判不是無限制地滿足自己的利益,而是應有一定的利益界限,所謂“生意不成友情在”,任何談判者都必須滿足對方的最低需要,如果無視對手的最低需要,無限制地逼迫對方,最終會因對方的退出,使自己已經到手的利益喪失殆盡。
在談判中雙方應一起努力,盡量擴大總體利益,而后再來討論與確定各自分享的比例,即“把蛋糕做大”。通過雙方努力降低成本、減少風險,使雙方的共同利益得到增長,這將使雙方都有利可圖。項目越大,越復雜,把蛋糕做得更大的可能性也越大。當然,擴大與發掘雙方的整體利益,特別需要雙方的合作精神和求同存異的胸懷。
為使雙贏理念深入人心,除大量案例教學外,結合必要的時事視頻可以進一步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效果不錯。
三、“撐好帆”——增強學生決斷力
(一)細化準備,有備無患
一場商務談判能否取得圓滿的結果,不僅取決于談判桌上有關策略、戰術和技巧的運用,還有賴于談判之前充分、細致的準備工作。談判的主體是人,是談判者,談判者的個人素質往往決定了談判的成敗得失。因此,在談判的諸多因素中,人員準備是最關鍵、最重要的。談判者過硬的心里素質、淵博的知識面、出類拔萃的能力、豐富的經驗都將有助于談判的順利進行。
談判的方案準備能使我方有效做到在變化面前以靜制動。在談判過程中,既有可控因素,也有不可控因素,因此出現意外情況是常有的事。這就要求在制定談判方案時,要能根據不同情況,確定各種應變對策。例如,當買方收到發盤后,立即按照自己的條件還了盤,并堅持自己的條件怎么辦?賣方在已經明白自己發盤中,哪些條款買方準備接受,哪些條款還不準備接受怎么辦?賣方對買方不接受發盤條件的具體緣由和情況一無所知怎么辦?買方盡可能在不顯露自己立場的條件下,怎樣繼續促使對方亮出底牌及所能承擔的責任?在談判中怎樣根據雙方的差異來據理力爭或縮小差別?等等。由于計劃周詳,所以就可以避免關鍵時刻被對方牽制、蒙蔽或欺騙,而陷于被動。
(二)以禮待人,融洽開局
開局是指談判雙方正式觸及實質性談判內容而尚未采取磋商的一系列討價還價行為之前的過渡階段。以禮待人、融洽開局是推動談判進入實質性談判階段的前提。
雙方成員在正式場合或非正式場合,經他人介紹或自我介紹,通過初次見面,雙方互識,彼此的第一印象是相當重要的,它往往通過洽談者的體型、外貌、神態、儀表、談吐、舉止反映其素養。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利于取得雙方信賴和友誼,即使在以后談判有些失誤,也會由于良好的第一印象而淡化,以減輕其不良影響。
談談氛圍的變化是直接影響談判結果的重要因素。這就要求雙方談判人員都應該通過自身努力,采用各種辦法創造輕松、愉快、融洽的洽談氣氛和良好的空間條件。如選擇輕松、愉快、選擇幽默的中性話題;禮節適度、舉止得體、神態輕松、微笑向人;交談中不以一己之見、不以身份差異、民族差異或等級觀念待人而產生感情隔閡等。
言簡意賅的措辭、謙遜的態度、禮貌的舉止,融洽的開局可以促使談判進入良性軌道。
(三)及時總結,繼往開來
談判深入到交鋒階段,無論最后交易是否真正達成,進行認真及時的談判總結至關重要。談判的總結工作應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上,客觀回顧談判情況,整理談判記錄和資料,分析和評定談判情況,總結經驗,找出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和建議。
對本方談判進行總結,如談判的準備情況、談判的目標及實現情況、談判成果的綜合分析、談判的效率、談判各階段的策略運用、談判過程的具體情況等等,可以及時總結成功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不斷提高談判能力。
對本企業進行談判總結,如企業對談判人員所確定的職責、給予的權力及管理情況的適應性;企業所要求的談判目標、談判原則和交易條件的合理性;企業提供或要求提供的標的物品種、規格、質量、價格及服務等方面的可行性等等,是為了了解本企業各方面工作對談判的影響作用,改善企業經營管理,為今后的談判創造有利的條件。對談判對手進行談判總結,可以學習和借鑒談判經驗和教訓,有助于向對方提出善意、合理的建議與意見。將對方的各種意見和要求加以歸納、整理,及時反饋到本企業中來,可以為本企業的經營開發、改善經營管理服務。
四、“靠好岸”——提高學生應變力
(一)發現契機是活用談判策略的前提
談判策略是指談判人員根據談判局勢的發展和變化,為取得預期成果而采取的謀略和措施。它是各種談判方式的具體運用。商場如戰場,要在商務談判中找到契合自己的商機,在商業活動中占據最佳位置,掌握談判策略必不可少。談判策略千差萬別,策略不同,其適用條件、注意事項及破解的方法也不同。根據己方在談判中所處的地位、實力及不同談判局勢,應采取不同的談判策略。如當我方處于優勢條件下時最好采用最后期限策略、不開先例策略或價格陷阱策略等;當我方處于劣勢條件下時最好采用限制權力策略、軟硬結合策略、車輪戰策略等;當雙方處于均衡條件下時最好采用感情潤滑策略、適度開放策略、暫停策略等。
要發現策略的適應契機既需要有耐心,又要善于觀察了解對方,還要善于判斷形勢。一個優秀的談判者必須清楚地知道在何種場合下談論付款條件最有利,在何種情況下生意應談到何種程度,在何種情況下最好是放棄所堅持的。另外,當談判出現危機時,不要急于反應,而應據潛在的機會認真分析,控制好情緒,努力尋找解決途徑,設法化危機為新機遇。
(二)心里需求是識別詭計與謀略的法寶
無論是戰場逐鹿、政治權謀還是商海弄潮,判斷實施的策略是正
面之謀略還是反面之詭計的克星便是對對方心里需求的識別。由美國
著名科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心里需求可分
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
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
以“空城計”為例,諸葛亮之“空城計”之所以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被認為是其一生無數戰役中最精彩的篇章,原因除了敬佩其四兩撥千斤的膽識與智慧外,更在于其鞠躬盡瘁心系黎民的人格魅力,即其兼顧了“二千五百城中軍士”和“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官吏軍民”的生理需求與安全需求的需要。 在唱空城計之前就將所有能照顧到的百姓的安危納入計劃之中,對如此眷顧軍民之人,人們怎能不愛戴?
然而近代商戰中頻頻上演的“空城計”卻屢屢以顧客為假想敵,無論是房市、車市還是股市,甚至連家電市場也“空”你不商量,玩起了“1元購彩電空城計”,如據人民網報道 [3] :“11月13日,位于北京亞運村附近的國美奧體店打出‘1元購彩電’的宣傳廣告。但是,當媒體記者到現場調查時卻發現,提供1元彩電的4家品牌柜臺上均沒有樣機,而且整個店內也沒有出現任何有關‘1元彩電’具體型號的海報。上演者只顧自己的一己私利、一己需求,置“空城計”于“詭計”之流,成為欺詐的代名詞,敗壞了社會風氣,怎不令人痛心!大量案例的對比剖析,可以令學生正確施用策略、應變策略,提高對對手心里需求的判斷與甄別。
五、結語
商戰、金融戰、貨幣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早已開始,然而最高境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有容乃大”、“厚德載物”,真正能肩負起歷史重任的必將是德高望重者,“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培養胸懷寬廣、德才兼備的談判人才迫在眉睫、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楊萍 . 推展誠信教育時不我待 [J]. 中國校外教育 ,2009,11.
[2] 黃衛平 . 名家論壇商務談判 . 中國教育電視山東臺 .
[3]http://www.people.com.cn/GB/jingji/1038/2993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