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城鎮化、工業化的發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越來越多。建立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依據法律的基本精神,結合農村土地承包政策,開展調解和仲裁,對于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保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促進農村改革、發展和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重要性
2013年的中‘一號’’文件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農村經營體制的創新作為農村土地改革的重頭戲。目前,甘肅省正在積極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工作,定西市安定區被列為全省的試點區縣之一。經營權登記工作的開展就像民間所說“是把睡著的孩子拍醒了”,在目前和今后必將會引發大量的農村土地糾紛。近幾年,通過該區土地糾紛仲裁工作的正常開展和回訪情況顯示,成功率達100%,因此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是維護農村社會穩定,依法保護農民合法權益的有效途徑。
一、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特點和主要表現形式
根據農村土地承包糾紛類型多樣性、糾紛形成的復雜性、糾紛范圍的廣泛性和糾紛主體的多樣化的特點,當前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主要表現形式為:一是外出務工人員返鄉要地引發的糾紛;二是受國家支農惠農政策的刺激引發的糾紛;三是承包地被征占引發的糾紛;四是土地流轉不規范導致的糾紛;五是歷史遺留問題引發的糾紛;六是部分農民具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或者與其兒女在城里共同生活,將農村的房屋和土地轉讓他人,現在土地有了既得利益后產生的糾紛;七是因婦女喪偶或離婚改嫁而引起的糾紛。
二、典型案例和主要做法
申請人定西市安定區風翔鎮永定村三社村民紀某訴被申請人同社村民史某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一案,糾紛起因是在土地征用過程中丈量土地時,紀某發現和史某某土地中間屬于史某兒子的1.2畝土地,在史某的經營權證書上沒有登記,而自己的經營權證書上恰好顯示的是自己的土地和史某的土地相連,紀某就認為這1.2畝土地是自己的,因此產生糾紛。紀某提出申請,仲裁庭受理后進行了開庭審理。仲裁庭在開庭時注意到,雖然爭議地塊記載在申請人的經營權證書上,但被申請人多年耕種的事實也有跡象證明,于是決定進一步調查后第二次開庭審理。仲裁員深入相關農戶調查時,由于申請人的家族過于強勢,被調查人遮遮掩掩,不敢作證,不得已,仲裁員趕往省城,從離開本地去省城居住的前任社長那里撕開缺口,順藤摸瓜,環環相扣,調取12份證據,證明該地塊確是1988年土地小調整時調整給史某的,而申請人的經營權證書,是由于頒證時工作面寬量大,由農戶自己陳述登記人員登記的,并沒有到地塊核實,第二次開庭時,經舉證質證,查明了事實,依法維護了弱勢村民的合法權益。
㈠加強領導,健全機構,確保仲裁工作順利進行為了使仲裁工作順利開展,安定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一是專題研究部署了全區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工作,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確保了仲裁工作的順利進行;二是依法成立了區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明確了職責,確定了辦公場所、經費等;三是根據《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解仲裁法》的規定,在區農業、經管等部門和各鄉鎮聘任了35名專(兼)職仲裁員,負責全區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受理、調解、仲裁等日常工作。
㈢健全制度,完善機制,確保土地承包糾紛依法解決一是制作了一整套統一、規范的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格式文書;二是規范了仲裁工作的程序,制定了各項工作制度。
㈢強化培訓、加強設施建設,確保調解仲裁有效開展一是加強土地承包政策的宣傳,對全市首例土地承包糾紛仲裁案件邀請市、區兩級電視臺進行了專題新聞報道,營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圍;二是對仲裁員開展了政治理論、法律法規和業務技能培訓,并經考試給合格者頒發了證書,做到仲裁人員持證上崗;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仲裁庭、合議調解室、案件受理室和檔案會商室,配置了有關硬件設施和辦公設備。
㈣堅持原則,依法辦案,提高仲裁案件質量一是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嚴格程序、規范操作,確保程序合法。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堅決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正確恰當。二是恰當運用證據規則。案件受理后,堅持民事糾紛“誰主張、誰舉證”原則,確保查明基本事實,不偏不袒、不冤不屈、公正裁決。三是堅持調解先行的原則。四是堅持嚴格受理、認真審理,嚴把立案關。五是堅持各方協調和回訪。
三、結語
總之,安定區開展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的實踐證明,依法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是解決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處理農民上訪的有效途徑,對切實維護農村社會穩定,依法保護農民合法權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實際工作中堅持依法調處,規范程序是搞好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的關鍵;仲裁人員堅持原則,扎實工作是搞好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的基礎;領導重視,部門配合是開展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的保證:只有不斷地克服困難,探索和總結經驗,才能推動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解和仲裁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才能為農村土地經營權登記工作的順利開展做好后盾,才能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以完善農村經營體制創新為核心的農村土地改革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