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這本書詳細描述了秦漢時期,其中最具意義的音樂考古學事件莫過于本世紀初在山東的濟南章丘洛莊地區古墓出土的樂器組。洛莊漢墓發掘是中國音樂考古史上的一個樂器出土數量最多,而且出土的編鐘是其中一個最大的古代墓葬。漢代十四大專用樂器墓葬坑的出土,填補了我國漢代音樂考古學史上的一段空白,為了解漢代社會音樂生活提供了有價值的信息。漢墓前出土的鐘。
一般認為,以“雙音”技術為核心的先秦鐘聲技術,如鐘聲調整技術、音量和音調、關系計算等等,這些都是高文化和高技術知識在秦漢時期已丟失。而洛莊的鐘聲則體現出了雙音的出色表現,而且規模準確、完整、廣范圍、美妙的音色,既可以演奏古代的音樂,對于現代音樂的演奏也極具表現力。這對于音樂考古界以及音樂史學家的“雙音技術以鑄造技術為核心的先秦秦漢的鐘聲已經失去了”的理論進行了有力的反駁。
三、從考古學角度看中國的古代音樂
在加工和保存這些音樂文物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考慮文物的材質問題,同時還需要考慮音樂、音響等相關學科問題。從音樂交友的方向出發, 除了一些常用的物理和化學方法外,還可以從音樂學校交友的方法,也就是說利用部分音樂藝術理論以及手段來進行學校間的約會研究。從音樂考古學的研究方法上來看,斷代法的使用首要考慮因素就是音樂文物的相對年齡,它的主要隊列研究對象就是從商周的祭祀杰克,鈴樂懸一直到近代的古音樂文物的形狀約會以及約會方法。此種交友方法僅僅適用于初級階段,原因是其理論還不夠完整和系統,但其在一些音樂文物婚戀交友研究中的作用已經顯現。作者不僅對音樂和音樂學的學術意義進行了系統、全面的闡述,而且也對這種方法和設備的基本操作原則進行了詳細說明,這些都為音樂考古學,甚至是中國的音樂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現實途徑。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雖然國內音樂考古學的相關研究學科不斷涌現,但是在理論建設上卻比較緩慢。現階段,我國的音樂考古學的研究人員由于缺乏系統的研究基礎,研究的進程卡在了數據臺的開發研究上,而且從國內研究者的數量上來說,較少的研究人員基數,讓他們在研究不斷出土的文物以及資料時,必然會拉長探索音樂史規律的時間。
四、總結
從馬王堆,賈湖遺址,羅莊、九連墩和葉出土樂器,音樂的一系列考古重大發現再次證明音樂考古學的發展,往往是中國音樂史的進一步發展。在學科建設的早期階段,一點一滴,取得的成果是值得稱道的,對音樂考古學家的第一步,為以后打開的方式,他們的經驗,探索和創建主題以后的顯著發展。接班人經過不斷的努力,其深刻的意義表明了這些事情更為開始。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音樂考古專家可以繼續推出高質量、高標準的專業作品,并有助于中國音樂考古學的學科建設。
【參考文獻】
[1] 鄭主香著《中國古代音樂史學概論》,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 年 11 月北京第 1 版,第 8 頁 .
[2] 喬建忠、王曜樺主編《音樂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7 月第 1 版,第 224 頁 .
[3] 劉抂升著《中國音樂史簡明教程》(上冊),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20065 月第 1 版,第 58 頁 .
[4] 黃香鵬《田青〈中國古代音樂史話〉序言》,中國藝術研究院編《黃翔鵬文存》,山東文藝出版社 2007 年 5月第 1 版,“上卷”,第 3 頁 .
[5] 王之岀《洛莊漢墓出土樂器述略》,《中國歷史文物》,2002 年第 4 期 .
[6] 洛情《音樂中的文化與文化中的音樂》,上海書畫出版社 2004 年 8 月第 1 版,第 107 頁 .
[7] 馮杰軒:音樂文集《金石回響》,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2006 年 10 月第 1 版 .